核事故是指大型核设施(例如核燃料生产厂、核反应堆、核电厂、核动力舰船及后处理厂等)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厂内人员受到放射损伤和放射性污染。严重时,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厂外,污染周围环境,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它有α、β和γ三种辐射。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制定了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INES),较低级别(1~3级)称为事件,较高级别(4~7)称为事故。核事件分级表如下。
级别 |
名 称 |
实例 |
7级 |
特大事故 |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
6级 |
重大事故 |
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后处理厂事故 |
5级 |
具有场外危险的事故 |
1957年英国温茨凯尔核反应堆事故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 |
4级 |
无明显场外危险的事故 |
1973年英国温茨凯尔后处理厂事故 1983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临界装置事故 |
3级 |
严重事件 |
1989年西班牙范德略斯电厂事件 |
2级 |
事件 |
|
1级 |
异常 |
|
0级 |
偏离 |
|
主持:上面专家说的东西太高深了,简单几行字一下也说不清,而且说了你们也记不住。这样吧,对于核事故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欢迎提问~~
吃瓜群众A:专家你好,我想知道,当我们居住地附近的核设施发生严重核事故,我们该在哪里避难呢?
专家:首先要记住GET INSIDE,STAY INSIDE,STAY TUNED
吃瓜群众A:能简单解释一下么?
专家:①在户外时跑进附近建筑物;
②无外出则待在屋子里并且关好所有门窗,处在建筑物的正中心位置;
③若有地下室则留在地下室;
④安静地收听官方广播,等待应急人员救援。
下图是安全位置指示。
吃瓜群众B:那如果核事故发生后,我身上的衣物是否也会有辐射性?
专家:一般发生核事故,会有放射性烟尘飘落到我们身上的衣服,进建筑物前可这样做:
①需要脱掉外套、裤子、鞋子,并将外套、裤子反过来打包好,放在建筑物外面,等候专业人士处理;
②若有条件可清洁全身,注意皱褶、耳孔、鼻孔部位;请勿使用护发素,清洁前记得把伤口用防水贴封住,同时也要防止污水从眼睛、鼻腔、口腔进入体内;
③或用湿毛巾(湿纸巾)轻柔擦拭全身外露的部位;
④换上柜子里的衣服。
请记住:不管是洗或是抹,动作都要轻柔,千万别用力搓抓!
清洁完自身后再协助他人清洁!
吃瓜群众B:如果没有衣服换那咋办?
专家:这是个问题…..唔唔唔…….那就捂住口鼻把身上的衣服拿出去甩甩,重新再穿上(极端情况下使用)。记得甩完要重新洗手咯。
吃瓜群众C:如果发生核事故,我们有没什么药物可以防辐射?
专家:其实药物是不能防辐射的,只能尽量减少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发生核事故期间,只有经政府评估事故状态需服用碘片时,才由卫生机构向群众分发稳定性碘片,群众按照指引服用可有效降低辐射对自己的伤害。切记,不要盲目吃碘盐、喝碘酊(酒)喔,这是不对的喔!
吃瓜群众D:如果发生核事故,是不是周边所有食品和饮用水都带有辐射,是否不能食用?
专家:是的,发生事故后,不要食用来自核污染区域的食品。若为核设施附近居民,当发生核事故期间,不能离开建筑物,则可以吃家里冰箱或者柜子里原有的密封包装食品,饮用瓶装水。但是还是可以使用自来水来洗澡和清洁物品,因为一般核设施离居民区比较远,而且放射性污染进入水体后瞬间会稀释,所以日常清洁或者洗澡是不会有问题的。如自来水连洗澡和清洁物品都不能使用时,官方会有指引。
主持:终于到我说话了。时间关系,若有更多想了解的问题,请继续关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公众号,我们将及时更新辐射防护知识,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
放射卫生防护所 吴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