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所致眼的危害
更新日期:2018-01-30 下一篇 上一篇

激光(Laser),是由物质的粒子受激发射放大的光,由激光器在受控的受激发射过程中产生或放大而得到,波长为200 nm~1 mm。激光具有能量高、单色性强、发散性小等优点,其技术广泛用于切割、焊接、印刷、通信、测量、显像、科研、医疗、商业、娱乐、军事及执法部门等领域。013年12月30日我国国卫疾控发〔2013〕48号文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首次将“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列入职业病目录



发病机制

激光对于人体组织的损伤机制主要包括热效应、光化学反应、机械效应,实际发生的危害均来源以上几种效应的结合。

1. 激光的热效应是指激光照射到组织后,生物分子吸收光子而被激活,加剧振动,并与周围分子碰撞而生热,使组织温度升高,性质发生变化。

2. 激光的光化学效应指生物大分子吸收光子能量被激活,产生受激原子、分子和自由基,引起组织的一系列化学改变。目前已知激光的光化学反应主要有光氧化反应、光聚合反应、光分解反应和光敏反应。

3. 激光的机械效应包括光致压强和电磁波效应。光具有动能而产生光压。激光辐射所产生的压力与其能量(功率)成正比。组织在激光照射后快速膨胀,产生高温的同时产生高压,这种效应对组织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激光本质也是电磁波,强度激光照射于组织时引起组织原子和分子振动,引起电磁波效应和离子化使组织受到损伤。

4. 激光光束可造成直接危害,其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激光的物理参数、眼组织的生物特性以及接触环境等多个复杂因素,具体包括:①激光的能量(J)或功率(W)、振荡模式、输出方式、持续时间等;②人眼聚焦性、不同部位的眼组织特性、个体敏感性(种族、年龄)等;③光斑大小、均匀度、观察角度、光线距离和传播介质等。

临床表现

职业性激光接触对眼部的影响

1. 角膜损伤:a)眼部出现明显的异物感、灼热感,并出现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眼部刺激症状。b)眼部角膜实质层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或片状凝固性混浊,可伴有角膜变性坏死、溃疡凹陷,甚至穿孔。

2. 晶状体损伤(白内障):晶状体周边部或前、后囊下皮质或(/和)核出现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状或线状、片状、条状、楔状网状、环状、花瓣状、盘状等混浊,可伴有空泡。视力可能减退。

3. 视网膜损伤:眼部出现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或出现暗点等症状。检查见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反射较暗或消失,视网膜后极部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及渗出,可出现裂孔及脱离等。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根据临床类型及病情,按常规处理。如晶状体混浊所致视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可施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依据损伤情况较轻者应脱离激光作业或休息1d~2d,重者可适当延长,多能完全恢复,一般不受影响,痊愈后可以恢复原工作。

预防

对激光作业人员的防护主要包括:

1. 对激光器进行有效屏蔽,防止作业人员直接接触激光辐射;

2. 加强激光作业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其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不规范作业导致的意外暴露如利用手部试探激光束、眼睛直视激光源等;

3. 加强激光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眼镜等;

4. 在接触激光作业的岗位,设置明显激光辐射安全标志、警告标志和说明标志;

5.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害进行监测,将作业工人接触水平控制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规定以下。